支撐桿存儲場地的規劃與管理需綜合考慮結構安全、環境控制及操作便利性,具體應滿足以下要求:
1. 場地基礎條件
存儲場地應選擇地勢較高、排水通暢的硬化區域,地面平整度偏差不超過±2cm/m2,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20。采用條形混凝土墩或鋼制貨架作為支撐基座,確保承重能力高于大堆垛重量的1.5倍。金屬支撐桿需距離地面30cm以上,防止地面積水侵蝕,建議使用防潮墊木或塑料托盤隔離。
2. 堆垛技術規范
實施分類存儲制度,按材質(鋼質/鋁質/復合材料)、直徑(誤差±5mm內)、長度(分段公差±10cm)建立獨立存儲區。堆垛高度不超過2.8m,長桿件采用三角形支架固定,傾斜角控制在75°-80°。相鄰堆垛間距保持1.2m以上,主通道寬度不小于3.5m,滿足叉車雙向通行需求。
3. 環境控制體系
設置全天候溫濕度監測系統,金屬桿存儲區相對濕度應≤65%,復合材料區溫度控制在-10℃至40℃。配置移動式防雨棚或固定遮陽網,紫外線照射強度不超過50μW/cm2。腐蝕性環境區域應安裝強制通風設備,每小時換氣量不低于6次,空氣中Cl-濃度<0.1mg/m3。
4. 安全防護措施
周邊設置2.4m高波形護欄,配備紅外線周界報警系統。堆場照明照度≥150lx,防爆等級不低于IP65。每200m2配置2臺35kg推車式干粉滅火器,防雷接地電阻<10Ω。建立堆垛穩定性檢測制度,每周使用傾角儀測量偏移量,允許值<1.5°。
5. 管理運營要求
實施二維碼管理系統,記錄桿件生產批次、檢測報告及存儲時間。建立先出(FIFO)流轉機制,存儲周期:鍍鋅鋼桿≤18個月,陽極氧化鋁桿≤24個月,GRP復合材料桿≤12個月。每月進行目視檢查,重點監測金屬桿件銹蝕面積(允許值<3%)、復合材料層壓板分層情況。
通過科學規劃與精細化管理,可有效降低支撐桿存儲損耗率(控制在0.5%以內),確保構件使用性能達標,同時提高倉儲周轉效率30%以上。